在去年的新能源市场,新的竞争对手AITO绝对是一匹闯入新能源市场的“黑马”。凭借相继推出的Inquire M5、Inquire M7和Inquire M5EV三款车型,自去年3月正式交付以来,由华为光环支持的AITO Inquire系列已以超过8万辆的记录交付。
然而,这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旋风”模式,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好的是,华为光环可以为行业带来更好的营销和销售。另一方面,在这种快速发展模式下,行业忽视了汽车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导致发展动力不足,无法形成良性循环,现在学术界正在为之前的“风暴”买单。
几天前,造车新势力发布了今年2月的所有交付数据。在今年1月销售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后,2月的销售排名几乎延续了1月的趋势。理想汽车以1.66万辆的成绩再次夺得月度销量桂冠,而AITO作为理想的直接竞争对手,2月交付3505辆,环比下降21.6%,这是今年该行业第二次下滑。
去年12月,业务部门的销量表现超过1万辆,但今年1月,销量直接降至5000辆以下。在整个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问询者的销量下滑是合理的,但其他品牌的销量在2月份有所回暖,问询者似乎没有恢复。
为什么不能降价?
2023年后,新能源补贴下降叠加特斯拉降价,新能源市场竞争也进入白热化状态。为了提高自主品牌的竞争力,文杰、小鹏等车企也跟进了快速降价。然而,从1月和2月的销售业绩来看,降价并没有达到汽车公司的预期效果。
汽车行业分析师刘强表示,特斯拉的降价引发了大量新能源汽车的调价,也导致了2月份部分燃油车的调价,导致终端交易价格下跌。目前,大多数消费者也处于观望状态。
当然,除了消费者的观望,行业的产品力减弱是不争的事实。目前,M5和M7是全球销售的主要产品。目前,国内增值混合动力市场除了比亚迪,还有理想和零跑新势力的代表。
其中,理想L9、L8和L7车型自2023年以来销量快速增长。冰箱+彩电+大沙发的高配,满足了家庭用户的需求。特别地,理想L7的价格319800接近边界M7的价格。虽然空间不是L7的优势,但综合产品实力确实高于M7的边界。未来,肯定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加入理想阵营。
同时,在空间方面,定位中大型SUV的边界M7的长度为5020毫米,但轴距比边界M5短6毫米,仅为2820毫米。询问M7的内部感受。在宣传过程中,该车的第三排还可以。然而,实际上,第三排座椅的空间仅限于170cm以内的人,而且距离也很短,而且所谓的第二排零重力座椅现在也无法享受。如果用户想要使用零重力座椅,则需要直接打开座椅,这将导致第三排无法正常使用。这样的产品设计真的很难让越来越多挑剔的消费者买单。
产品质量令人不安
世界上的合作模式是华为和赛力斯联合制造,而华为主要负责软件和渠道。赛勒斯负责车辆的制造。赛力斯的前身是东风小康。在小康初期,它是制造微型卡和小型货车。它将从数万款升级到30万款。对于小康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生产质量和技术方面的挑战。事实证明,消费者的担忧也是必要的。
去年11月,在中国保险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测试报告中,M7评估结果引发了巨大争议。报道称,A柱和屋顶之间的连接疑似在M7边界碰撞后变形,偏移量为25%。最终,该车型在乘客舱上部的侵入量和车辆结构方面仅获得A(良好)评价,而同期测试的理想L9和领克09车型均获得G(优秀)评价,甚至仅为M7价格一半的长安UNI-K也在这两项中获得G评价。
对于M7碰撞测试结果,认证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工程师”的微博博主表示,前25%偏置碰撞A柱变形≠安全性差!还有A柱变形≠A柱断裂!断裂和变形完全是两个概念。我希望你能真正理解影响测试评估标准。不仅如此,由于询价者M5的高温和车轴断裂,许多消费者对其质量产生怀疑。
同时,在质量控制方面,许多用户对问题车型进行了投诉,如“右后三角窗玻璃表面不平整”、“后备厢工作不整洁”、“里程不足”、“前电机在行驶时发出严重噪音”、“空调发出噪音”、,“车门发出噪音”,“B柱发出噪音”、“电机发出噪音”和“车内当前噪音严重”。。。简而言之,它与禹城洞口的“百万豪车”截然不同。然而,类似的情况在赛力斯品牌的过去车型中非常常见。
此外,根据其他媒体就AITO问题M7的加速性能、转向性能、制动性能、静音、舒适性和功能性六个方面对100名车主进行的驾驶体验满意度调查。一些车主表示,安静度和功能性一般,这体现在风噪、轮胎噪音大以及后备厢和第三排空间小。仍有优化和改进的空间;一些车主还表示,静音和功能性表现一般,这体现在风噪、轮胎噪音大以及后备厢和第三排空间小。仍有优化和改进的空间。
产品质量差、设计问题不合理、对待安全问题不认真,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让消费者逐渐失去耐心,销量下滑是自然的。
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车企专注于用户体验,只关注汽车体验,并试图用长板来掩盖短板和长板效应的所有其他需求,但短板不能太多,或者短板也要有一定长度的基础,如不折断车轴、不弯曲a柱等。
在华为光环和余承东大嘴营销的加持下,2022年的销量可圈可点。但在今年的“风暴”过后,2023年的销量“戛然而止”,销量连续两年下滑。除了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也暴露了汽车行业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产品质量控制、技术实力、营销能力以及华为光环的淡化,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障碍。当然,目前的销量下滑只是一个开始,也不排除它将来会面临更大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