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丰田:机不可失

2024-11-10 15:26:18 来源:汽车之讯

  1964年的广交会是丰田与国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60年后的上海,丰田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展示了其在三个领域的最新成就:“城中最佳”(成为当地最佳企业公民)、“多路径”(多路径新能源技术)和“全民出行”(为所有人的出行自由)。

67305a937e29f1859690966.jpg

  1964年进入中国市场的皇冠车型

  在今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上,传统燃油汽车正迅速被新能源汽车所取代。

  据中国乘用车协会统计,9月份,中国窄型乘用车零售量达到210.9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50%以上,达到112.32万辆,占比53.3%;在过去的10月份,新能源的渗透率预计将连续四个月超过50%。

  随着新能源成为市场主流,笼罩中国汽车行业的“迷雾”正在逐渐消散。

  今年1-9月,纯电动汽车(BEV)零售额达到412.17万辆,同比增长17.6%。同期,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的累计零售额达到301.03万辆,增长率为78.5%。

67305aa1822f7224342828.jpg

  图片来源:中国乘用车协会分会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正迅速接近纯电动汽车,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最重要的增量,中国市场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相较于中国本土品牌孤注一掷,丰田因在不同新能源技术路径之间摇摆不定,甚至向新能源转型缓慢而受到外界质疑。然而,通过今年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的丰田展台,不难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01向前看不是向后看

  对于丰田来说,开发PHEV或其他技术途径没有技术障碍。

  1997年,丰田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技术应用于大规模生产,当年丰田普锐斯为全球汽车行业树立了标杆。在过去的27年里,丰田和雷克萨斯的混合动力车型在全球积累了2800多万用户,在中国积累了330多万用户。

67305aaed42941104458373.jpg

  新普拉多

  如今,丰田第五代混合动力技术与“财富管理产品”普拉多的结合,可能会使“有路就有丰田汽车”的广告口号更加流行。配备2.4T超级混合动力系统的越野武器不仅在燃油经济性方面表现出色,而且系统对外界的可靠性也很高。

  正是由于HEV技术的长期积累,丰田在后续电动车型和三电系统的开发中没有技术障碍。

67305ab9e1b0f1371289444.jpg

  丰田汽车公司总裁佐藤聪

  随着丰田总裁佐藤聪(Tsunayoshi Sato)回顾2024财年的业绩,随着丰田小型轻量化发动机的发展,空气动力学和热管理等技术的发展,新的汽车制造系统架构也在不断发展。这些基础技术也可以应用于PHEV车型的研发,有助于实现多路径解决方案。

  2021年,丰田bZ纯电动独家系列进入中国纯电动市场。在今年的进博会上,即将上市的bZ3C和Platinum 3X分别搭载了丰田最新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智能驾驶舱,吸引了目前两大消费群体——年轻消费者和家庭用户的关注。

67305ac248e231676263080.jpg

  白金智能3X和bZ3C

  在氢能领域,丰田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探索氢能技术。从为冬奥会服务的氢燃料电池轿车MIRAI,到今天在全球首次亮相额定功率为300kw的TL Power300燃料电池系统(双系统),丰田从未停止过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和商业应用。

  2019年,丰田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研究院;2021年,丰田与北京亿华通合资成立华丰燃料电池有限公司;2023年,我们将与海马汽车在FCEV研究和产业化领域开展战略合作;今年8月,丰田中国氢能业务总部成立,同月,丰田专用燃料电池研发生产工厂在北京投产

  在进博会上展出的三种燃料电池,包括TL Power 300,来自丰田专门的燃料电池研究和生产工厂。此外,共同展出的49吨燃料电池拖拉机是由丰田和中国重汽集团联合开发的。

67305ad48e65a1909423858.jpg

  49吨拖拉机配备华丰300kW燃料电池系统

  创新储氢模块的出现标志着丰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FCEV技术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集成了从牵引车、电池系统到氢气瓶的储氢。

  由此可以看出,押注于某一技术路线显然不是丰田的选择。在长期主义的理念下,继续保持包括HEV、BEV、PHEV和FCEV在内的多路径技术路线是丰田的最佳选择。

  更值得注意的是,丰田在今年的进博会上首次展示了Sweet电池系统。该系统兼容各种衰减程度不同的车载废旧电池,用于储存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废旧电池的剩余价值。

67305ade77a5d1686750747.jpg

  Sweet储能系统

  如今,随着如此多的新能源汽车在大街小巷行驶,这意味着几年内将产生大量的废旧汽车电池。目前,很少有汽车制造商提出办理废电池的系统解决方案。

  相比之下,丰田的电气化进程曾受到质疑,但它实际上已经考虑了“下一步”,并再次成为全球汽车公司的基准。丰田表现出的企业责任感让我想起了当时“造车育人”的发展战略。

  汽车K线始终认为,丰田始终以前瞻性的眼光考虑当地的综合发展,这也是丰田长期以来在全球数百个国家和地区受欢迎的关键。这也解释了丰田“城里最好”的概念,即当地最好的企业公民。

  02中国丰田将回馈世界

  20世纪80年代,中国汽车专业人才短缺。丰田在北京成立了丰田汽车维修服务中心(TASS),后来又成立了丰田金杯技师培训中心,在34年的时间里培训了4万多名专业技术人员。

67305aedd7a9d895174329.jpg

  丰田金杯技师学院签约仪式

  进入中国市场,融入中国社会已成为丰田的目标。随后,丰田与一汽集团和广汽集团成立合资企业,实现了本地化生产和销售,迎来了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

  丰田60岁进入中国时,恰好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整个行业发生重大变化的阶段。

  对此,丰田中国区负责人上田达郎表示:“中国汽车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作为丰田,我们也将在中国市场尽最大努力。

67305af85e6ab1027136904.jpg

  丰田中国总部,上田达郎

  据《汽车K线》报道,上田太郎所指的不仅仅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新能源转型。2024年,智能化正迅速成为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丰田也需要快速适应。

  2023年8月,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更名为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有限公司(丰田IEM),意在加强智能电动汽车的国产化研发。

67305b0361c1f1181739933.jpg

  丰田鸟瞰IEM

  此前,丰田于2020年与Momenta合作。甚至丰田作为战略投资者也参与了Momenta的C轮融资。

  在2024年北京车展上,丰田宣布将利用腾讯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云、数字生态系统和其他优势,打造一款与社会基础设施无缝连接的“软件定义汽车”(SDV)。

  在智能驾驶和智能驾驶舱领域的一系列合作证实了上田先生所说的快速开发和提供满足中国客户需求且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67305b28bb5f4835753588.jpg

  白金4X L4级自动驾驶Robotaxi

  在今年的进博会上,丰田展示了其与中国科技公司合作开发的最强大的产品——白金4X Robotaxi。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进行了之前的示范运营后,丰田和小马智星的Robotaxi已经行驶了近4000万公里,能够全天候应对复杂的城市道路状况。

  Automotive K-Line认为,中国是孵化和应用全球汽车电动智能规模的最佳地点。中国拥有最好的政策环境和鼓励支持,丰田在中国的经验和成就足以帮助其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并在全球汽车行业建立领先优势。

  AutoKline的观点

  据说合资品牌在中国销售不佳,豪华车在国内高端品牌的压力下失宠。但从丰田两家合资汽车公司最近的销售业绩来看,今年前九个月,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的累计零售额仍排在所有汽车公司的前十位,这表明丰田在中国消费者中仍然很受欢迎。

67305b3a01c4b1020705555.jpg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在进口汽车方面,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1月至9月,前十大进口品牌中只有雷克萨斯和丰田的进口量实现了正增长。其中,雷克萨斯是进口最多的品牌,拥有132900辆汽车;丰田的增长率最高,同比增长12.3%。

  这是“瘦骆驼比马大”吗?丰田的产品还有竞争力吗?从丰田在本届进博会上展示的硬实力来看,答案显然是后者。

  从全球角度来看,丰田强劲的盈利能力,牢牢占据了全球汽车销量的首位,是其新能源技术多路径发展的先决条件。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丰田的电气化过程。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我们必须始终考虑如何满足全球用户在不同国情、驾驶环境和不同群体中的驾驶需求,并践行全民出行。

67305b472edaa1123481528.jpg

  丰田展台全景

>

  例如,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显著,地形复杂多样,不同地区用户的驾驶环境差异巨大。丰田对多路径新能源技术的坚持可以精确地满足这种差异化的需求。

  正是基于这种责任感,丰田在中国市场迅速向新能源转型时似乎行动迟缓,但实际上,它正在观察用户需求的变化。随着新能源技术发展的迷雾逐渐消散,智能化趋势不可逆转,丰田不再需要退缩。

  在高流量时代,如何在加速新能源技术在中国落地的同时,以最恰当的方式加大品牌推广力度,让中国消费者看到,无论市场如何变化,丰田仍然和丰田一样强大,已成为这家全球汽车公司必须回答的问题。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

该文章暂无评论

热门汽车资讯

最新汽车资讯

评论
收藏